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当代上海小学生的教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当代上海小学生的教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上海教育局最新通知2023开学时间?
根据此前上海市教委发布的《上海市中小学2022年校历》了解到,上海中小学寒假将于1月18日正式开始,2月15日开学。
上海市中小学统一于2023年2月15日开学,6月30日结束,全学期共20周。暑***从7月1日开始,8月31日结束。
在上海,孩子被分到菜小(外地人多的学校)是种什么体验?
我们学校一半都是外地人,还是很好的学校呢!这和外地本地没关系,还是和家庭教育重视程度有关。其实上海历来重视教育,却也没到疯狂鸡血的程度。但说句良心话,就是人才引进放开之后,越来越多的新上海人出现,他们大多意识到教育给他们自身带来的红利,所以对自己的孩子鸡血教育,超前学,拼命刷题,“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导致鸡血成风。容不得本地人说他们半点不好,又在自己家乡或是上海之外散发着他们满满的优越感,这种现象真实存在,实话。当然不是全部都这样,但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仅新上海人,新北京人、新广州人也这样。为什么深圳少呢?因为深圳之前就是渔村,是去深圳的人们共同建立的新城市,这些建设者们有强烈的归属感。所以,教育问题,还在自身,如果学校不给力,只能校外下功夫。但如果学校学习氛围、校风差,还是需要家长加倍操心。
你作为孩子家长怎么能说出这个问题呢?你觉得孩子的成绩和好坏是因为外地人的孩子导致的么?你作为家长不言传身教 不找自身原因把问题归咎于别的孩子身上真的好么?外地的孩子就不好了?就影响到你孩子了?人家不是父母十月怀胎当宝贝养的么?你觉得不想呆那个学校你有能耐就花钱找关系弄到更好的学校去啊,你能在这里说这些话,只能说明你也没什么本事,过的还不如外地人呢,不知道你哪来的优越感在这里问这个问题的。
分到哪里虽然重要,但最重要还要靠自己吧,外地人在上海的年轻人大部分也是一路考试拼过来的,而且现在过得也还行。不如楼主分享下你当年应该不是菜小,现在混的咋样,包括社会地位,收入,常混迹的圈子等,这样不是活生生的答案吗?不然,有点耍流氓哈[大笑]
这种就是招人恨,优越感爆棚。就算是到本地人多的学校也不见得你孩子就能上985 211 。外地人怎么了?不都是勤奋、努力、上进。长着一双看天的g眼还看人不起,有本事怎么会被分到菜小呢?
外地小孩在上海上小学需要什么条件?
让孩子上海上学,是很多来沪家长的希望,这就需要及时办理居住证和积分。孩子要在上海读幼儿园、小学、初中父母一方需要有居住证交社保,孩子有居住证或居住登记凭证,有积分并且孩子名字在积分单上,可以优先安排;孩子要在上海参加中考高考,父母一方需要有积分且孩子名字在积分单上。如果积分暂时不够120分,可以私信联系鲁申君,提供一系列积分达标方案。
具体到外地小孩在上海上小学需要什么条件?以2019年政策为例,请看下文:
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委等四部门关于来沪人员随迁子女就读本市各级各类学校实施意见的通知》(沪府办规〔2018〕5号)等要求,2019年,来沪人员适龄随迁子女需在本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须持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或《居住登记凭证》,父母一方须持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且一年内参加本市职工社会保险满6个月(2018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不含补缴)或连续3年(从首次登记日起至2019年6月30日)在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妥灵活就业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