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上海教育局减负小学生政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上海教育局减负小学生政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怎样看待“上海一小学生在地铁里自带桌板写作业”这件事?
- 教育改革政策相继落地,焦虑的家长们能做些什么?
- 上海一些学校私下给学生定练习册,你怎么看这件事?
- 从教育者角度来看,上海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删减的对小学起步教育是件好事吗?
怎样看待“上海一小学生在地铁里自带桌板写作业”这件事?
经常在公交车上看见有孩子背书,或者写作业,有次还见一孩子等公交时,站在垃圾桶旁写作业。孩子们学习确实累,这是整个社会的风气,不是一家的情况!家里有孩子的,都会有同感的!
我认为这是一种家长无能的表现。作业应该在家里完成,要在家里完成作业,家长需要帮助孩子管理好时间,给孩子营造一个没有干扰的学习环境,集中精力,一次完成一项任务。家长要以身作则,去掉一些不必要的环节。
如今,小学生已经在地铁内摊开折叠桌写作业了?
11月6日傍晚,有网友发文称,在上海地铁8号线曲阜路站看到一名小男生和一名中年女子自备折叠桌子,在地铁车厢里展开并埋头写作业。***显示,当时车厢里乘客不少,女子与男孩坐在位置上,一张***桌板摊开在前,孩子正在奋笔疾书。
11月6日,上海地铁8号线,在家长陪同下,孩子在车厢内摊开折叠桌写作业。 网友供图
当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地铁运营中心有关负责人处获悉,在运动的车厢里写作业是不正确、不可取的。首先,在运动的车厢内支桌子不安全,折叠桌子本身不固定,启动加速刹车时,稳定性更差,会有安全隐患。其次,桌子占空间,有碍其他乘客会对乘客通行造成阻碍。另外,孩子在地铁上写作业,也会损伤视力。
11月6日,上海地铁8号线曲阜路站,家长带孩子乘地铁,手提一张折叠桌。 网友供图
无独有偶,另一名学生在边输液边写作业时被一名新民晚报记者拍摄到。
11月6日,普陀区人民医院输液区内,一名家长也在陪同孩子写作业,当时输液工作还在进行,孩子低着头、弯着腰在小桌板上写字。据拍摄记者透露,拍摄时间为晚上六七点左右。
7日,该院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这可能是门诊病人,医生开了医嘱后来补液的,并非住院病人,事发时的具体情况很难得知,但医院护士长平时也看到过这类情况的发生,边输液边做作业,或许是因为学业负担重,不愿浪费时间。
近日,“上海一小学生自带桌板地铁里写作业”的***在网上引起激烈的谈论,新民晚报也在11.7日的微信中做了相关的报道。
但是随后,事情出现了变化,***中的母亲通过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解释了当时的情况。新民晚报在获取这一情况后,也是多方辗转联系到了这位母亲,这位母亲给予了新民晚报这样的答复:
首先这位母亲表示这一切都是误会
当天我所携带的桌板只是顺便帮朋友拿一下,并不属于自己。事发时,我正在清理桌板上的污渍,这时,儿子提议想顺便把作业做了,于是有了***中的一幕。我们平时绝不会像网上所说,会带着桌板在地铁上赶作业。
另外这位母亲反复与新民晚报强调
我平时对孩子并不是很严厉,更不是网友所说的打了鸡血的家长。我的孩子在外面一个补习班都没有报,平时学校的作业也不是很多,我自己小时候也是很贪玩的,也不会让孩子太有压力。
教育改革政策相继落地,焦虑的家长们能做些什么?
近期,国家关于教育行业政策频出,各地方教育部门也都颁布了自己的政策,比如上海在8月6日就提出了小学阶段不考察英语这一政策。
一个个相关政策的落地,让一部分家长鼓掌叫好,也让相当一部分家长变得焦虑,不少家长担心这些政策的执行会让孩子真放羊***减负。
今天我就从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做规划这个角度,我们来聊一聊双减政策。
首先,双减政策到底是什么呢?简而言之,就是在校内减少孩子的课业压力、作业量等等。校外严格控制校外的培训机构。我们的焦虑是因为我们没有看清楚政策以及政策背后的趋势。
我们发现孩子在家的自由时间变多了,比如说政策第五条就规定了:学校的作业一二年级不允许有,那么高年级有可以,但时间严格规定。第九条规定孩子的下课时间要变晚,那像上海已经推出来了,说不能早于16:30 ,比以前的又晚了一个小时。这样子的政策会让我们的孩子大概率在学校已经把作业做完了,回到家以后 该做些什么呢?
这里有三点非常注意!
第一个就是要关注孩子的学习的习惯,因为很多孩子在学校里虽然时间变长了,作业好像看做完了,但是习惯没有真正的养成。所以我们回家以后如何去做预习,如何怎么样去理顺清楚,比如说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啊,数学的错题的整理呀,这全部都是学习习惯的养成。这件事情非常重要的。
国家出台教育改革政策肯定是为了长远利益考虑,对于国家和孩子的发展也一定利大于弊,所以,家长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最大限度培养孩子的兴趣与能力,把对孩子的知识期待转移到能力培养上,这才是当务之急!
上海一些学校私下给学生定练习册,你怎么看这件事?
这是一个非常难办的事情,如果我们认为学校私下给学生订练习册,或者我们可以认为是一些老师的个人行为的话,这种行为是错误的。
虽然说这种事情是错误的,但是有一个问题,如果孩子没有适当的练习册,学生就没有适当的练习来巩固所学习的知识,那么怎么办?
有人说学校里可以印试卷或者英练习册,这个问题说的非常的好,可是如果学校里没有人负责这一个业务,您是不是要提升到学校管理方面或者为学校管理出谋划策呢?
另外一个问题,如果不订练习册,然后学校里又不印。老师让家长去打印的话,是否又合适了呢?
从这一点上来讲,如果集体一起订练习册,肯定他它要比家长自己去打印省钱,并且省很多。
如果,这两者我们都取消,然后学校了也没有人负责印刷试卷,是不是孩子就没有作业,可以做了一些重复性的抄写课本,又会引起了家长的反感。
总之本身是几块钱可以解决的问题,如果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有利的话,完全没有必要提出来进行讨论,这不是纵容学校乱发试卷认真订的一个情况。因为根本就不可能。
其实一个很简单的原则我们可以把握,只要是通情达理的家长,只要对孩子的发展有效,只要对孩子的学习有提高,一些金钱上的消费,一些小额的消费,完全可以理解和支持,只有您的家庭无法承担的时候,你完全可以和学校里提出来。
这个问题很无聊!想让孩子学好,觉得这资料有用,自己有这个条件就买。有一个疑问就不买。老师不指望你这几块钱吃饭发家。哪个孩子也不是一听就会,适当的练习必不可少。如果总拿减负说事,吃亏的不会是别人家的娃。
虽然这是违规行为,但确实对提高孩子学习成绩,对教师抓集体辅导确实有好处!作为家长要理性看待这个问题,现在竞争这么激烈,光靠书本显然不行,学习上需要进行一定的投资,学生确实需要买一些参考书或练习册,学校或教师建议买的参考书都是经过学校老师精心挑选的,质量肯定比学生或家长挑选的要好!只要学校或老师不是为了赚钱或数量过多,超过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经济承受能力,我觉得家长应该支持学校和老师!
从教育者角度来看,上海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删减的对小学起步教育是件好事吗?
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这个问题基本没有讨论的意义。
特别是小学一年级语文,全国不是统一换成部编教材了吗(统编版),难不成上海局部地区没换教材?即使今年没换,明年也会换的。沪教版教材都退出了,还讨论什么?
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倒可以说说课文删减的问题,不说沪教版,就是部编版和之前的人教版比较,课文数量也是删减了的。这是趋势吧。小编对此有专门的长篇大论,不细说了。
课文的删减,其实不一定影响教学质量,用一个词来说,可以考虑性价比,其实教材看着是瘦身了,但精华还在,难度也不减(甚至有增加)。
而且,单纯的识字(生字数量),也跟之前比基本一致的。所以,不用考虑教材瘦身能给学生减负。
在小编看来,瘦身对教育工作者不是好事,从目前的反映来说,越薄的教材越难教。这是实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上海教育局减负小学生政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上海教育局减负小学生政策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