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西南大学落户上海条件政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西南大学落户上海条件政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938年西南联大组建的背景是?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卢沟桥事变后, 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发动侵华战争。 为保存中华民族教育精华免遭毁灭, 华北及沿海许多大城市的高等学校纷纷内迁。 抗战八年间, 迁入云南的高校有10余所, 其中最著名的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是由国立北京大学、 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联合而成。
1937年7月,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国立北京大学、 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南迁,在湖南长沙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不久, 上海、 南京相继沦陷, 长沙临时大学不得不再次西迁云南, 在昆明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从1938年5月开始上课, 到1946年5月宣布结束, 西南联大在昆明整整八年。
上海交通大学落户南通哪里?
这次南通市和上海交通大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建上海交通大学南通基地。
据网友爆料,上海交通大学南通基地或选址南通创新区拓展区——通州先锋境内,南通基地目前不是分校也不是校区,但有一些教学功能,从规划面积来看,不排除以后发展为分校或者校区的可能。
上海交通大学南通基地或选址南通创新区拓展区——通州先锋境内。大致范围为北至世纪大道,西南至宁启铁路,东至海星路,南侧为规划中的凤舞湿地公园。
从南通官媒报道来看,上海交通大学南通基地将会结合南通的产业基础,新兴产业布局,对接南通的发展需求,以创新发展为合作重点,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加快自主科研成果转化,探索大学与地方合作发展新途径和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造为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产教融合示范区。
民国西南大学是谁创办的?
为实施新学制,培养师资,清***于光绪三十二年农历三月二十五日,即公元1906年4月18日在重庆正式创办了第一所正规的师范学校——官立川东师范学堂。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西南大学的最早渊源。倡议者是川东道员张铎(字振兹),赞助者是绅士杜成章等。
民国二年(1914年),川东36县联合设立的川东师范学堂改名为“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
民国四年(1916年),学校租住观音梁船帮公所及附近民房,同年秋迁回原址;民国五年(1917年)秋,迁住巴县文庙;民国八年(1920年),再次迁回原址。
民国十五年(1928年),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濒临倒闭之绝境。刘湘决定将西南大学停办,遭到学校师生及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校长甘绩镛召开维持会,讨论学校存废问题,会议决议,学校继续办理,并改组维持会为校董会,道尹为会长。同年,提出校训:“含弘光大,继往开来”。
民国十八年(1930年),甘绩镛将旧校址出卖,在通远门外石马岗购买7000余方丈土地营建新校舍,并于1930年末迁入。
民国十九年(1931年),川东师范改名为“川东联合县立高等师范学校”、增办二年制高等师范的专案。民国十九年(1931年)1月,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奉令改名为“川东共立师范学校”。
民国二十年(1932年)秋,川东共立师范学校在校内开办乡村师范专修科和中心农事实验场。
西南大学 校内风景
民国二十一年(1933年)2月,川东共立师范学校乡村师范专修科迁至磁器口。7月,四川省***拨款4万元,将乡村师范专修科改为四川乡村建设学院。与川东共立师范学校分开,成为一所独立的高等院校。
民国二十三年(1935年)5月,日本侵略者对重庆狂轰滥炸期间,学校迁至江津白沙镇东海沱古坟湾。
民国二十二年(1934年)末-民国二十三年(1935年)初,川东共立师范学校改名为“川东联立师范学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西南大学落户上海条件政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西南大学落户上海条件政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