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当代上海高中教育现状论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当代上海高中教育现状论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上海大学怎么样?
- 如何看待上海交通大学知名学者连续撤稿6篇高水平论文?
- 上海大学今年博士留校当讲师要求:两年内,1项青年基金+ 2项省部级项目+ 8篇文章,这条件高吗?
- 上海财经大学被公开警示,统计学专业被撤销,其中是否另有隐情?
上海大学怎么样?
简单说一下!上海大学虽然是211学校,但它其实就是门类全,上海原来的几所烂学校合并的!没太大特色,在上海只要上一本线基本可以进,上海人不在意这个学校属于二流!根本原因是上海好学校多,除了复旦交大同济外还有上海财经,上外贸等专科学校都比它好!!上海还有一所同样命运的学校就是东华大学!可能对于外地生来说还是不错的选择!毕竟是211学校
我是上海大学退休教师,知道些招考情况。上海大学主要对上海招生,但现在也对外省招一部分,上海有几个985和211学校,故在上海上大不难考(上一本线是必须的,现大类招生)。基于上海之名及近年发展趋势好,在外省市如招生数少,投考者多,那就难进,反之就容易。
关于上海大学,补充说点。一、上海大学原对外省招生,主要是云南新疆等有对口支援关系的边远省份,现在已有扩大,但对许多省的招生数还是较少的。二、新上海大学合并立校(原上海工大、上海科大、上海大学等)较早(1994),校区及学科专业调整大局已稳定,人才及硬件***日盛,又得上海市政鼎力支持,近几年发展势头很好,在新兴211校及地属高校中十分抢眼。三、上海大学早已开始大类招生,新生只进学科大模块,实施大类(包含若干专业)通识性基础教学,二年级进入具体专业的选派。非常有利学生根据自已能力及兴趣作专业选择。这符合世界高等教育趋向。四、上海市各高校(不分档次)实施开放性转校转专业中期选拔(需要考基础课),对于有更多学习志向的学生(当然需早作准备),这是很好的机会。
由于各大学年年有变化,以上或许有差异。若更新更具体情况,还要咨询最新的学校招生与教学有关规章。
上海大学堪称211中的“土豪”大学,近些年录取分数线一直上涨。
上海大学是国家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的211工程大学。上海大学在英国2015年QS亚洲大学排名中位列全亚洲第75名、中国大陆第15位(上海第4)。
提到上海大学,不得不提到对上海大学贡献最大的著名科学家,中科院资深院士钱伟长教授,在钱教授担任上大校长期间,上海大学发展迅猛,进行了很多改革,很多高校都学习上海大学的教育改革模式。
上海大学科研实力强大,有12个专职院士,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8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获得过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含培育)
省部共建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与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57] 省部共建特种光纤与光接入网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新型显示技术及应用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特种光纤与光接入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至于原因,主要是因为上海大学不是教育部直属高校,而是上海市市管高校。
这有什么区别呢?
一般来说,985和大部分211高校都是教育部直属高校,这些高校会获得更多国家直接拨款。当然除了教育部直接拨款,地方财政也会给予一定支持。
但是非教育部直属高校,一般就主要靠地方财政拨款支持。上海大学作为一所211高校,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高校范围名单。
但它是上海市管高校,所以虽然复旦、交大是上海最好的高校,但这都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上海大学这才是上海市的亲儿子。
1994年5月,原上海工业大学(成立于1960年)、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于1958年)、老上海大学(成立于1983年)和原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于1959年)合并组建为新的上海大学。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担任新上海大学首任校长。
上海大学自从合并以来,得到了上海市财政的大力扶持,这些年来发展很快,在所有211大学中也算是最著名的一个之一。
在上海本市以内,上海大学录取分数线并不高。大家看下面这个表,是2017年上海高校录取分数线。上海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只排在14位。
注意,上海高考总分是660分,上海高校不分一本、二本、三本,这个402分是本科录取分数线,你可以理解为三本控制线。上海2017年自主招生控制线是501,可以理解为上海的一本线。
如何看待上海交通大学知名学者连续撤稿6篇高水平论文?
这个问题荒唐。理由如下:
国内的科研评价体系出问题啦,既然是撤稿,说明该论文在科研方面有问题,可能还是较严重的问题。6篇知名学者的论文,是几人,2-3人? 6人?前一种则问题很严重。
有严重问题的论文被称为高水平评论文。这提问本身就是荒谬的。是看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一类的。
当年三聚氰胺***,就是测评标准出错,牛奶测氮N含量,然后有人就添加尿素。恶劣呀。
上海交大这几年拿到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量,金额好像是全国第一,但他的老师数量和博士数量不是全国第一,再加上教授,博士研究生要求很高,压力极大,出现论文撤稿排在第一很正常。
上海大学今年博士留校当讲师要求:两年内,1项青年基金+ 2项省部级项目+ 8篇文章,这条件高吗?
有些压力,对年轻老师成长有帮助。
压力过头,对青椒们就是身心俱疲。
多少英年早逝,都是抬杠惹的祸。
不爱惜人才的管理方式,就是逼迫一只母鸡不停地多下蛋,不下就杀,颤抖的母鸡只能下鹌鹑蛋或坏蛋。
趋利避祸,实则揠苗助长。
多少项目、多少论文,并非从心而发,而是应付之作,新***而已。
行政过度抬高杠杆进行量化管理,不分专业难易,导致人才外流,管理措施呼吁面向青椒的包容度。
爱惜人才,人生长跑发展需要长远规划,不必竭泽而渔,伤人伤心。无需把青年才俊压成一个个人形机器人。
都从年轻的时候奋斗过来的,不要过了桥,就抬高杠杆,你再回去一次,恐怕也过不去。
有温度地管人,感激之情才能迸发[_a***_],人性化温暖管理,也会通过青椒而传递给他们教的学生,普渡众生。
我感觉条件挺高。这些条件里面,基金、省部级项目能否获批不仅和实力有关,有时候还需要点运气,两年时间太紧张。文章要求8篇,如果专业好出文章,早点做准备还是可以完成的。但如果专业不太好出文章,也难。从构思、做课题、写论文到投稿、修改再到最后能发表,有的期刊耗时很长。关键这只是讲师留任的条件,如果是副教授还可以考虑奋斗一下。不过话说回来,上海大学既然能开出这种条件,应该有人可以胜任,毕竟现在人才竞争激烈。而且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能吸引优秀人才。不过对于普通科研工作者还是放弃为好,工作上有压力可以出成果,压力过大也不见得是好事。还不如找一个普通的高校,保证有正式教职,安安心心奋斗。当然如果科研能力够强,也想留在上海高校,可以考虑。
个人感觉这个要求还是有一点高,如果是三年的话应该还好,两年稍微有点苛刻,一方面刚入职根本没时间搞科研,除非参加工作之前手头已经有大量的数据,或者说团队其他老师愿意挂论文,另一方面基金除了实力之外,运气要占很大的部分。
上海财经大学被公开警示,统计学专业被撤销,其中是否另有隐情?
第二轮双一流名单关于警示学科的描述是这样的:“给予公开警示(含撤销)的首轮建设学科名单 (按学校代码排序)”,“上海财经大学:统计学(予以撤销,根据学科建设情况调整为“应用经济学”)”。
所以,个人理解上海财经大学的统计学并不是被警示,而是直接撤销,更换为应用经济学。
上海财经大学有四个国家重点学科,其中金融、会计、财政学三个是商科,虽然统计学实力也算不错,但是,上财作为原财政部直属高校之一,本来就是以经管类专业主打,第一轮双一流给个统计学实在有点无厘头。这次算是“拨乱反正”吧
德先生是以理科生身份考入财经院校的,读了一个纯文科的金融专业。后来又去专门读了一个涉及投资的工商管理,对于整个金融各科专业的设置,现在也有着自己一个小小的心得。目前每年都要为很多子侄辈的小孩报考大学志愿而出谋划策。,随着自己见识的广博,还是有着一定的发言权。
当年读取本科的财经院校,也是国内领先的一家专业财经大学,在其中,我们也有着统计专业,就是如同上海财经大学一样。但其实统计专业到底应该归属于理科学科还是文科学科,从设置当初起一直到现在,争吵越来越激烈。尤其是我们现在的经济分析方法,基本用的是西方经济的那些定量分析方法,其实争吵就会越来越激烈。
在自己学习完硕士投资学之后,深刻地感觉到统计学其实是数学的一个分支,他应该属于理科学科,而不是文科学科。如果在高中时候是以文科为主,其实学习到数学之后,会感觉到奇难无比,无法掌握。所以在专业的财经大学里,设置统计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不科学的。
而在国外的大学中,统计学基本上都是归属于数学分支,而到了硕士博士阶段,基本上生源都是学数学和工科的相关专业学生为主。他们有着稳固的数学基础,此时再去掌握一些经济理论和经济分析的方法,很容易就将统计学学好了。统计学用着大量的高等数学,绝不是我们过去计划经济那些数字统计和简单分析就能应付的。
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能理解,为何上海财经大学统计学专业被撤销?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上海财经大学***科参与,其中统计学获得了A-,听起来好像结果还是不错的,但是涉及到统计学的国内剩余7所院校中,包括人大、北大、华东师大等等,他们的平均成绩全部是比上海财经大学高的,江湖传闻,有清华大学也参与,好像更差,结果就不在公开公布的名单之内了。
最终按照末位淘汰的原则,上海财经大学统计学专业就被公开警示了。这也是教育部对于各个大学专业进行横向评定的淘汰结果。这样看起来,如果抛去江湖传闻,那么上海财经大学统计学专业被撤销也不冤枉。确实从财经院校内部专业比较,上海财大统计学专业出来的毕业生,与其他理工类或者综合类大学毕业生比较,也没有任何的工作优势。
去掉就去掉吧,现在财经大学的普通专业学生毕业生,出去就业也很难,还不如集中教育***,发展自己学校的优势专业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当代上海高中教育现状论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当代上海高中教育现状论文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