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上广深留学生落户上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上广深留学生落户上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上广深哪个城市最美?
深圳最美
深圳是全国绿化覆盖率最高的城市,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深圳不仅是快节奏的城市,也是一座休闲的城市。鹏城八景让人流连忘返,美丽动人的海岸线让人心旷神怡。欢乐谷,华侨城,锦绣中华,世界之窗,青青世界,大梅沙,小梅沙,海底世界,动物公园,明思克航母,梧桐山,羊台山,凤凰山,笔架山,莲花山,没个景点都值得你打卡留恋。遍布深圳的公园为市民提供了休闲锻炼的地方,数不清的商业中心集购物,美食一体,让人乐不思蜀。深圳就是这么一个活力四射的城市。来了就会爱上她。
在美研究生留学回来选择上海还是深圳?
这两个城市其实都很好,但两个城市的性格应该还是有差别。
上海更国际范儿一些,毕竟文化底蕴更强。深圳更开放一些,所以也就更包容,后劲更强。其实这个问题的原则除了城市本身的因素,更多的应该是个人因素。自己对哪一个城市更有感觉,自己的职业在哪一个城市能得到更大的发展等等。比如金融业的话,上海似乎机会多一些。如果是要创业的话,肯定首选深圳,尤其是科技互联网行业。仅供参考,欢迎拍砖。
如果单纯考虑就业的话,上海要比深圳好一些的,因为上海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在2017年的金融行业报告中,上海以17%的GDP占比率位居榜首,而深圳只有14%,衡量一个城市是否成为金融中心,金融业增加值占比是一项核心指标,所以如果能在国外留学回国就业的话,上海肯定是首要选择。
深圳主要是高科技公司的大本营,在经济行业并不占优,如果你是计算机、人工智能等专业的毕业生,那么深圳要比上海好就业。如果你是金融经济类专业的毕业生,那么上海是最佳选择,当然像法律、医学、物理、工程等专业的毕业生,上海仍然是最佳之选。
政治类的专业的毕业生,就别考虑上广深了,北京欢迎你!
沪深广磁悬浮已规划,磁悬浮优势明显,为何会被高铁抢占先机?
近日,《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公布,在省域空间内规划预留“京港澳高速磁悬浮和沪(深)广高速磁悬浮通道”。而且,根据目前的高速磁悬浮的研究结果,速度将超过600公里/小时,要比高铁350公里/小时高出一倍。
但笔者认为广东还是有些急了!规划建设广深高速磁悬浮还是可以的,毕竟广深之间才100多公里。高速磁悬浮的建设可以让两地时间的时间缩短到10分钟。这是让广深同城化走向了现实之中。未来的广佛、深莞四城为一体,形成一个全球的最大的超级都市区。而高速地铁和高速磁悬浮就是最佳的交通工具。
可沪深和京广就不一样,按照600公里计算,沪深也是要2.5小时,京广要4.0小时。虽然比现在的沪广6小时和京广8小时缩短不少。但还是不能达到期望的时间,比之飞机还是不具优势。要是建设北京、上海、广深和成渝四大城市圈之间的快速轨道交通网络,那么1000公里/小时以上的高速磁悬浮才是最合适的布局,那沪深只需要1.5小时。京广也是仅2.5小时。这才是一个最合适的布局高速磁悬浮速度,完成可以跟飞机同速度运行。预计广东的国土空间规划不是把眼光盯在600公里的时速上,而是未来的1000公里以上的高速磁悬浮。
高速磁悬浮就如同城市高速地铁一般,只要在城市的地铁布局基本完成后,才会纳入其中,形成跨站式的高速布局。形成一个更加庞大的国内高铁网络多层网布局。以城市内的80公里/小时的敌体起步,通过160~200公里/小时的高速地铁运送,再进入1000公里的高速磁悬浮的国内核心城市对接,再经过城际或高铁跨地区转运,最终实现国内轨道交通无缝对接。
高速磁悬浮就同高速地铁一样,先布局普通地铁再规划高速地铁,同理,先开发350公里/小时的高铁网,再启动600公里或1000公里/小时以上的高速磁悬浮网。而且国家已经在不断地开发研究,只是广东最先从省域土地空间规划中展现出来。笔者还是认为,广东高速磁悬浮规划应该不是现在的600公里/小时的初级水平,而是未来一定会把1000公里/小时以上的全新高速磁悬浮投放市场运行。当然,最受益的城市估计就是北京、上海、广深和重庆等四大城市。
这个事情绝对不能完全听搞技术的人的话,应该听搞战略的人的规划。技术上概念先进的东西不一定符合客观的发展规律,客观发展规律永远是在现有基础上的循序渐进,只是到了一个门槛的时候才彻底放弃原来的架构,进行革命性的产业重建。举几个例子: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之争,蓝光标准之争,5G标准之争。胜利者都是基于目前面向未来。铁路建设那个投资可不是建一条电视机生产线的成本可以比拟的,来不得任何失误。磁悬浮概念再先进,但是属于革命性的变化,需要谨慎。而高铁基于现有基础。如果当初磁悬浮与高铁有掰手腕的能力,那么当初选择磁悬浮无可厚非。现在既然选择了高铁,高铁已经成为中国的名片,况且高铁技术还是成长期,根本没有到需要革命的阶段。哪有自己拆自己台的。不要像那些喜欢炒作的人一样尽造概念,人不可能同时走两条路,只是一条路看不到前途的时候才换另一条路的。
那些年磁悬浮和高铁的争论可是热闹了很多年,最终铁路部门选择了轮轨系的高铁,当时公开的理由主要有技术难度小,与现有普速列车可同轨链接以及运营票价的经济性等。
相应的磁悬浮技术中国基础为零,支持的人被它的性能和科技感所强烈吸引,应该说是脱离现实基础的。
如今看来,快速发展的高铁网逐步成型,缓解了客运压力外,还形成了高铁和地铁轻轨列车的产业体系。同时不难看到,高速磁悬浮作为高于高铁的快速网的需求仍然存在着。大城市之间高铁运力仍然有限,高速高票价的磁浮线正好可以起步发展了。
这主要是因为:
一,磁悬浮的建造成本大约是高铁的一倍以上。
二,高铁列车兼容普铁路网,很适合战备的需要,举例来说,中印前线急需一批军用物资,可在华中某仓库用高铁车箱装载以时速600Km/h速度运抵格尔木,不用倒装转青藏线后可直接到林芝,待林墨铁路开通后直达墨脱车站,这比飞机的货运量大,速度并不慢,而且安全。
三,从哲学观点来说,社会进步就有新的社会需求,社会需求会推进科技发展。科技的发展也必然推进社会进步。
当人们追求越来越快的运输速度,追求最低的营运成本时,磁悬浮为人类运输的终极方案真空胶囊磁悬浮第一宇宙速度列车提供了解决方案。理论上在真空中运动的列车,当他以第一宇宙速度运行时重力为零,此时磨擦阻力为零,列车将以大圆轨道绕地无限地飞行。磁悬浮可以把胶囊列车用直线电机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后无动力飞行,并且在输要停下来时用直线电机吸收胶囊列车动能,磁悬浮支撑列车重力平稳地停下来。没有比这更快,更安全,直接营运成本更低的运输方案了。
这在技术上没有任何障碍,特别适合一带一路的州际运输,例如建立北京一莫斯科胶囊磁悬浮线路,北京这边可辐射整个中国和东北亚,莫斯科那边可辐射整个欧州战略意义巨大。从开车逐步加速至第一宇宙速度到达终点后停稳不会超过45分钟,而且仅在加速时耗费能量,停车时还会将动能回收。唯一的缺点是初次投资巨大使人望而却步。但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当生产力过剩产生经济危机时,将过剩的生产力引导开发北京至莫斯科真空管道第一宇宙速度胶囊列车运输方案拉动内需是绝好的缓解经济危机的方法。
因此笔者建议可先选择一条线路例如沪深线作第一宇宙速度磁悬浮列车技术论证,这样从沪发直达香港磁悬浮列车可经沪深线以第一宇宙速度到达深圳后逐渐减速至普通磁悬浮线路正常速度例如1Mm/h速度直达香港而无须中途倒车,停车。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前景不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上广深留学生落户上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上广深留学生落户上海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