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上海老龄化落户新政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上海老龄化落户新政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上海人才引进落户条件为什么放宽?
- 上海将增公办养老床位7千张,社区日间服务中心80家,你怎么看?
- 上海是否有可能在未来几年人口突破2500万?
-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未来人口趋势?
- 我国将推动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将带来哪些改变?
上海人才引进落户条件为什么放宽?
人才引进落户条件放宽的根本原因:
1.上海深度老龄化,总人口2500万控制线下,越来越多的老龄人口带来的劳动力缺口需要高潜力高资质新献血液。
2.疫情之后经济重启,很多外来人口回流到老家,企业复工复产也亟须年轻人才的补充。
3.财政压力特别是新楼盘财政收入,需要广大家境优越的留学生以及自身有潜力的本土应届生上车成为楼市的筑基。
上海将增公办养老床位7千张,社区日间服务中心80家,你怎么看?
我一直觉得,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在于对孩子的教育和老人的赡养。
而这次要增加公办养老床位7000张,新建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80家,还有改善失智老人的照顾床位、农村薄弱养老机构,涵盖了养老的方方面面。
现在上海市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所以养老问题刻不容缓。这次的会议将养老作为2018上海民政工作的重点任务,可以看出来对养老问题相当重视了。
现在生活在城市中的老年人,很少和子女一起居住,要么就是独居,要么就是到养老院去。而现在养老院良莠不齐,环境设施有时候跟不上养老的诉求。这些老年人年轻时候也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让他们安享晚年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所以我觉得对于养老事业的重视,还是很有必要的。支持~
❤魔都超强生活指南,尽在上海小资美食生活!快来关注我的头条号吧!
现在社会的快节奏,导致许多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尤其是农村出来的朋友,工作地点近的还好说,但是远的对家里老人的照顾就会有心无力,条件好的征的老人同意还好,可以办到孩子身边享清福,但是大多数老人还是不愿离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农村。
国家的好政策如今解决了大部分年轻人的负担,建起条件完善的养老院,增加不少***性健身医疗机构,尤其是农村,医疗下乡,养老院基本能满足当地的老人需求,国家现在对于一些偏远地方也正在加大力度,改善老年人的就医养老环境。
在许多地方乡镇已经在慢慢的摸索自己的经验,根据地方特点能更好的把老有所乐,老有所养,尽所能的把辛苦大半辈子的老人照顾好,社会的进步已经没有那种有儿不能进养老院的说法了,能把自己照顾好成为老人们不给子女添负担的心愿。
***不断完善各种老人健康养老设施,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养老难的问题,使社会更加和谐,给年轻人带来更多动力来实现自我价值,从而更好的加快社会发展,上海这些大城市用实践给我们带来更多经验,希望可以继续完善的走下去。
上海是否有可能在未来几年人口突破2500万?
经济飞速发展,人口加速导入,城市也变得越来越拥挤。截至2016年底,上海常住人口已超过2400多万,2016年的城市规划提出,到2040年,上海常住人口要控制在2500万。但是很多人并不一定住在上海,可能是住在外面,在上海工作,不能计入(上海)常住人口,但是对这个城市的服务有需求的人口比例会越来越高。”如果这么看的话上海的人口早就超过2500万了。
上海的常住人口能保持在2500万吗?这是不可能的北上广深是中国的一线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也最高,但是生育率也是中国最低。上海老龄化极为严重,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上海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483.60万人,比上年增加25.81万人;上海每三个户籍人口中,就有1个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到2040-2050年,上海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将达44.5%,如此众多的老人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劳动力来养活,会有更多的劳动力来到上海。2500万常住人口的份额一定是不够用的。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未来人口趋势?
1.迅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与人口生育率和出生率下降,以及死亡率下降、预期寿命提高密切相关。目前中国的生育率已经降到更替水平以下,人口预期寿命和死亡率也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2.劳动力的比例的迅速下降将严重加重未来社会负担,而为了“孝敬”工作了一辈子的“老人”,高效、有效、专业的养老系统/产业是解决老龄化社会带来沉重养老负担的唯一途径。
3.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城市初步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和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实行以土地保障为基础的“家庭养老为主与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制度。
中国老龄化问题日渐严重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开始逐渐加快。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990年的6299万增加到2000年的8811万,占总人口的比例由5.57%上升为6.96%。
目前中国已然进入老龄化社会。性别间的死亡差异(世界男性平均寿命低于女性)使女性老年人成为老年人口中的绝大多数。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也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按次速度推算,预计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
迅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与人口生育率和出生率下降,以及死亡率下降、预期寿命提高密切相关。
目前中国的生育率已经降到更替水平以下,人口预期寿命和死亡率也接近发达国家水平。随着20世纪中期出生高峰的人口陆续进入老年,可以预见,21世纪前期将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最快的时期。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乔晓春为你详细剖析中国人口问题。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中国人口达14.1亿,出生人口较2019年减少260万,下降18%,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3.5%。呈现五大新特征新趋势:老龄化、少子化、不婚化、城市群化、阶层固化。
人口因素变化缓慢但势大力沉,影响重大深远。生育政策调整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一。
中国的老龄化只会越来越严重,因为现在的人吃的好了,穿的好了,医疗水平提高了,很多人都可以轻松的就活到七八十岁了,而未来的人口是越来越少的,因为现在的人都不太愿意生小孩,能生一个小孩,就已经很不错了,时间久了,人口只会越来越少
我国将推动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将带来哪些改变?
这可真是个好消息,带来的好处太多啦!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翘首期待中……
首先解决了社保、医疗方面的后顾之忧。有相当一部分人的户口、社保不在居住地,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社保可以转入居住地的话,看病、报销啥的就方便多了,为实现医疗保险体系对接,完善医疗保障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医疗平台,加快了医疗改革的步伐。
再一个是解决了买房、孩子上学一系列问题,省去了好多麻烦。买房一般都要有社保流水证明,孩子上学没有当地户口,需要办理居住证,以前更繁琐的是还需要回老家开外出务工证明,现在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就解决了这些问题。
最后一个是给外来的一些上班族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办啥事都不用再一趟一趟的往老家跑,居住当地就可以办理,方便快捷,有一种家的温暖。
我国试行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我马上想到了学籍。河南是高考大省,为了让孩子进入大学,这些年,河南家长可谓拼了命了,想尽一切办法进行高考移民,有门路的,在孩子上初中时,就把孩子的户口迁到了北京、天津,孩子一初中毕业就去北京、天津上高中了,参加北京、天津的高考。北京、天津高考题相对容易、录取分数低,录取人数又多,中等偏上旳孩子,就能考上985或211。
有钱的通过[_a***_],也把孩子学籍迁到了吉林四平等地,高考完,孩子是欢欣鼓舞,家长也是兴高***烈,同比之下,学习成绩和他们这些孩子一样、甚至比他们好很多的孩子,直埋怨自己的父母没门路,没钱。
前几天,我闺蜜的孩子大学毕业了,我问她孩子准备在什么地方工作、落户,孩子选择了去天津,一来压力没有北京、上海大,二来为了将来自己的孩子不在人口大省一河南,参加高考。
我国将推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我想到了孩子的学籍,你们想到了什么?
这个属于户籍改革制度,这个和西方国家的不一样,我们这个走的是自己的道路,保留户籍制度,只是在保留户籍制度的情况下进行一系列的升级,方便的是农村户口落户城市,在原本300万人口以下城市落户无限制的基础上,现在再一次升级为常住人口户口登记制度。
很明显就是你长期居住在一个城市,并有稳定的工作以及达到一定条件后,你的户口有可能会变成城市户口,登记进入城市户口所在地,至于中间的具体做法,目前还没有详细公布,但是可以想象一下,这些年一直推行农村户口进入城市,也就是鼓励农转非,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很多人担忧社会***上面跟不上,就算变成了城市户口,但是***没有城市***,还保留有农村的***,医疗养老教育这些都成为不能同等的担忧地,现在再一次进行户籍制度改革,深化社会***并轨,消除户籍转变后的社会***方面的差别,解决农转非后的一系列担忧的问题。
具体实行方案的细节还不知道,但是大概的意识其实无非就是户口转迁更方便,甚至不需要你去申请了,而是满足条件直接可以登记入户,变成和当地人一样,这个做法对于为落户烦恼的人的确是***,但是呢这种户籍改革,大家是被落户还是主动落户,这个就是比较明显的方面。
是不是被落户呢,你长期在一个地方工作,户口自动转变成为城市户口,是不是需要当事人自己同意呢,虽然说方便了很多人,满足了好多人,但是对于户籍制度来说,这方面的改革其实还不如直接在社会***上面进行同等***的改革,户籍改革到头来其实还是为了消化房地产以及加快农转非而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上海老龄化落户新政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上海老龄化落户新政策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